“反内卷”推进下多晶硅行业现积极信号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作为光伏行业上游关键原材料之一,多晶硅市场正迎来关键性变局。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8月6日,多晶硅价格指数为46500元/吨,月涨幅高达34.78%。同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日内涨幅达4%。
政策积极信号亦不断释放。有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推动整个行业止损盈利,关键在于头部企业严格履行自律限产措施,进而达成去库存目标。价格获得有效支撑后,多晶硅行业方能步入稳定有序发展阶段。
短期内多晶硅价格或维持高位运转
近期,多晶硅价格一路上行。百川盈孚数据显示,在连续多周亏损后,多晶硅毛利润自2025年第29周(7月21日至7月27日)由负转正,达到2816.11元/吨后,仍有上行趋势。
银河期货预计,8月多晶硅产量可能增加3万吨左右,多出市场需求1.5万吨至2万吨。
百川盈孚预计:短期内多晶硅市场将维持高位运行,涨价持续性将由后续新订单落地量决定;多晶硅市场P型料均价维持在每吨3.4万元至3.8万元,N型料为每吨4.3万元至4.9万元。
隆众资讯光伏玻璃分析师高玲则认为:8月多晶硅行业供需差或将进一步加大,行业库存将持续走高。不过,预计政策层面收储将进一步落地,对于供给侧收紧有一定改善,价格方面的整体预期将转向稳中偏强。
“反内卷”积极信号密集释放
“有必要再总结一下:市场化兼并重组+政策强制约束+技术淘汰机制。”8月4日,一位多晶硅上市公司高管在微信朋友圈就“反内卷”的主要措施作出点评。
市场化兼并重组涉及到落后产能淘汰。一家硅料龙头企业相关人士透露,7月29日,一场硅料头部企业闭门会议在北京召开。虽然外界传闻此会议与硅料行业并购重组有关,但该硅料龙头企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
虽然该闭门会议就并购重组的商议进展尚不为外界所知,不过,上海证券报近日曾报道该并购重组方案的主要交易思路。记者从业内获悉,头部硅料企业正筹划出资设立一个类似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行业组织。该组织的形式为一家基金或资管机构。它将通过调节硅料价格获得利润,用利润清偿相关债务,化解企业累积的投资风险。该组织力争年内完成全部机构设立及并购重组工作。
政策强制约束则聚焦合理定价。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主要涉及完善政府定价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健全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等三方面内容。
“已在第一时间看到。”一家光伏集团高管表示,此前“反内卷”的抓手就包括价格法第十四条等法律条款对于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的相关规定,而价格法的修正将进一步为“反内卷”提供助力。
技术淘汰机制则主要指通过提高行业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出清。7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7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议提出倡议,要“修订多晶硅能耗标准,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通知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于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业内预期此举可能与摸底多晶硅行业能耗现状、修订多晶硅能耗标准有关。而多晶硅能耗标准的提升,有望成为“反内卷”去产能的抓手之一。
头部企业积极限产或为破局之路
多家头部硅料企业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7月15日,通威股份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49亿元至-52亿元。
何为破局之道?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认为,眼前行业最迫切的问题是优先消化库存,然后低负荷达成以销定产。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硅料行业整体开工率为39.23%,较去年有所下滑。
吕锦标表示,自去年6月起,多晶硅行业便开始执行降负荷生产策略,但仍有部分企业维持满负荷运行,导致库存积压。今年1至6月,每月销售的10万吨硅料中,超过90%的份额由前6家头部企业占据。未来,关键在于这些头部企业能否优先降低库存,并继续根据当季需求实施低负荷生产。
在他看来,在终端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若龙头企业下决心停产销库存,然后严格执行以销定产,可支撑下半年的保本运营。在光伏下游产业链条中,多晶硅环节集中度高,最具可调节性。若多晶硅领域能够率先摆脱困境,进而逐步带动全行业共同突围,是理想的情况。
一家多晶硅上市企业高管表示,全行业正集中减产,以抵御底部风险。目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尚未达到100%。等行业稳定后,公司再调整开工情况。
另有一家多晶硅上市公司董秘透露,公司已大幅降低产能。面对当前情况,公司决定将战略重心转向加大对多晶硅产能的技术投入,致力于优化技术工艺,全力降低生产成本和物耗。
此外,头部硅料企业正在筹划产业并购重组,以期清退产能并化解企业债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消息称,产能整合若能如期落地,多晶硅产能或将减少至230万吨/年左右(目前行业总产能约335万吨/年),开工率仍须维持在60%以内,多晶硅年度供需才能保持基本平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